基于研究 超越研究
  集团人力资源部编制 主编:周楠  编务指导:袁岳 曾慧超       2007年第2期
    www.horizon-china.com    
首面 | 客户动态 | 在线需求 | 诚邀加盟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公司内网
 











 Vietnam: A Country of French Legacy
——xi Feng

Ten years ago, I visited Hanoi, the capital city of Vietnam. Ten years later, I visited Saigon, the largest city of Vietna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are obvious: Hanoi is traditional, bureaucratic, and backward while Hanoi is colorful, dynamic, and developed. However, what strikes me most about Vietnam during my recent trip are NO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but the similarities that are prevalent everywhere you go and see in the daily life of ordinary Vietnamese.
Vietnamese people, rich or poor,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French culture given the fact that Vietnam used to be a French colony for over 90 years. French influence is reflected in the routine life of Vietnamese everyday, particularly the coffee and bread you see all over Vietnamese streets and markets. This is something very unique and westernized in Vietnam that instantly reminds you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style. Look at all other things we saw there: millions of motorcycles, facial masks of female motorists, colorful folk dress, short and thin males, dark and skinny females, etc. All those reflect Vietnamese tradition and culture but not so with coffee and bread.

 Coffee
Drinking coffee is so common for Vietnamese just like drinking tea for Chinese. But we found way more coffee houses in Vietnam than tea places in China. Typical Vietnamese coffee houses are small, simple, crappy, and messy spread all over along city's main roads, on pavements, at street corners, and in back streets. One day, I ran into two men playing Chinese chess on the street with a cup of coffee next to the chess table. I was amazed by this street scenery: Chinese chess with coffee (see picture 1). This is something you would hardly see in China where coffee is a symbol of luxury, white-collar privilege, and taste of life. In Vietnam,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verybody's daily life. Vietnamese, especially men, often meet in coffee houses in the morning and chat there for hours and hours throughout the day or well into the evening. What a life!

Vietnamese inherited this life style from the French but turned it into a symbol of social status that no French had ever imagined when they colonized Vietnam. One interesting scene at all the coffee houses is that you see few women there. A coffee house is predominantly a man’s place and a masculine get-together. Why? Today in Vietnam, men enjoy a much better social status than women because there is an imbalance of more women and fewer men living becaus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men lost their lives during decades of war in Vietnam’s recently history. As a result, men are pretty spoiled in Vietnam today. Women work to make a living, feed child for a family, and cook food for husbands while many men enjoy life by drinking coffee and financially replying on their wives for a living. No wonder in Vietnam they joke that when it comes to a marriage, it is not a man who marries a girl but the vice versa.

 Bread
Can you imagine that bread is also seen everywhere throughout the day in Vietnam? Bread i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of Vietnamese daily food. To be exact, the bread sold in Vietnam is called baguette, crisp and golden brown on the outside, light and airy on the inside. It is again inherited from the French.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eat bread together with some butter or jelly for breakfast. But Vietnamese use baguettes to make sandwiches for meals. This is why you see the bread sellers displaying baguettes in an eye-catching place of her fast food cart on the street (see picture 2).

"Hot bread here" is a very popular announcement from the bread sellers which can be heard all day, from about 5 am till late at night. It is said that some people wake up by those people who shout to sell fresh bread early morning by waling around streets. Lots of people walk around with a big basket full of bread on their heads (see picture 3) or sitting on the pavement trying to sell bread (see picture 4).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orms of walking business in Vietnam. But it seems easier than others because bread is not as heavy and if the sellers can't sell all of them they can give them back to the bakery, which isn't a bad deal. I heard it is a good business for money. Sales cry!



This bread scenery reminds me of the cities in Europe where you see shops or markets selling bread everywhere like on the streets of Paris. But one thing puzzles me still. I have a hard time figuring out why Vietnamese are fond of bread as part of their daily cuisine and why this French life style of bread is so popular among ordinary Vietnamese?
Though my trip to Vietnam was short this time, I enjoyed it a lot, especially the one full relaxing day at the beach with my colleagues and loved the food which is much less greasy than Chinese food in general. I also wish I could eat a lot without being worried getting fat like Vietnamese who are skinny and slim, no matter what gender they are (see picture 5).
*=*=*=*=*=*=*=*=*=*=*=*=*=*=*=*=*=*=*=*=*=*=*=*=*=*=*=*=*=*=*=*=*=*=*=*=*=*=*=*
 越南、越南  
——上海公司/桑蕴倩

 

  一直以为写东西对自己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出发前就在那里信誓旦旦,一定要在回来以后写游记,跟大家分享。但是没想到,就是这样一篇游记,也可以足足拖了大半个月。以至于现在要不时地翻着当时的照片,才能拼凑出一些琐碎的影像。

 越南航空&越南移动
  对越南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越南航空,蓝绿色的飞机,莲花标志,看上去还蛮有民族特点的。越航的服务出乎我意料的好,首先是空哥空姐还都挺养眼的,尤其是空姐那一袭深红色的越南国服,颇有几分摇曳生姿的味道,然后,飞机餐也比较丰盛,有各种果汁,还有味道不错的越南咖啡和柠檬茶。我对越南咖啡的第一次印象也就来源于此,同时也是第一次发现,越南用来泡茶和作各种调味汁的,是一种深绿色的,个头很小的柠檬,像一个一个小金桔一样。
  出发之前,我还特意跑了很大一圈,去中国移动开通了国际漫游——知道是没什么用,但是想想身在异国完全无法联系到别人,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在飞机上的时候,还一直担心到了越南这国际漫游好不好使——毕竟没有出过国嘛。到河内机场一开机,就听到手机嘀嘀叫个不停——有来自中国移动的提醒短信,也有诸如“越南移动欢迎您”这样的短信。在此后在越南的几天里,我一方面严格控制着每天发短信的条数,一方面,为了把1条1.99元的成本尽可能收回,每次写短信都像写小说一样,一定要把70个字的最高字数限额用完为止——其实想想,如果把这些短信都保存下来,我的游记基本上也就可以完成了嘛。

 热带植物&热带水果
  第一天抵达胡志明市的时候已是深夜,可能我们住的酒店本身也不在胡志明市很好的地段,所以破败的街景和酒店房间,让人不禁有些悻悻。
  但是第二天清晨一推开窗,扑面而来的郁郁葱葱却让我一下子精神大振。接下来的几天行程中,热带的植物也一直都是最让我兴奋的风景。热带的植物多半长得泼辣中带有几分妖异——往往个子巨大,颜色也是明黄、桃红、艳紫等鲜艳得不留余地的颜色,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另外,在越南的这几天里,还见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果树,比如,沉甸甸的柚子跟芒果一样都是挂在树上的,而火龙果则是长在一种类似仙人掌一样的植物上的,菠萝蜜则很奇怪地挂在树干上——以前光吃过果实,却完全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还真是“光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走”呢。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饱眼福长见识的同时,还有机会大吃特吃各种热带水果,包括以前都不怎么敢染指的榴莲,还有一种见都没

怎么见过的叫“番鬼荔枝”的东西。一直吃到连正餐都不想吃,最后的一个火龙果被我带上了回北京的飞机,最后怕不能带入境,硬生生被我扔在飞机上了。

 
湄公河&潘切海

  在去越南之前,对越南的印象主要有两个,首先就是《情人》里阴郁、慵懒的恋情,其次就是各式各样的越战片了。所以当我们泛舟在湄公河上的时候,看到来来往往的渡船,心里还颇有几分感慨,当时就想着回家要再看一遍情人的。同样是河,但是跟在长江上的感觉还是不太一样——可能是由于天气太热了,这里的水都带上了几分慵懒的气息。当然这只是当时的感觉而已,因为据说湄公河泛滥起来可是一点都不慵懒的。
  游完湄公河,接下来是长长的一段车程,直奔越南南部沿海的一个小城市——潘切。貌似这里是越南新近很热门的一个渡假胜地。在我们住的渡假村附近,一溜全是各种各样的渡假村。据导游说,很多老外每年都会固定来一两次,每次都找个渡假村住上两个礼拜,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看海发呆晒太阳。真希望自己下次的假期也可以这样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不要连旅个游还跟上足了发条似的,到处赶场子。
  咱们住的这个渡假村貌似在这一圈当中是最简陋的,不过我还是对那个露天的自助早餐厅印象很深刻——倒不是说东西有多好吃,只是喜欢这样晒着太阳,吹着海风吃早餐,还有一群猫咪在脚下绕来绕去跟你要东西吃。

 越南咖啡&越南香水
  在越南逛了不少市场和旅游品商店,发现当地很多的纪念品其实都大同小异,也不算很有特色。但是越南的咖啡和香水还是挺有特色的,可能毕竟是长期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吧,多少染上了一点浪漫的习惯吧。
  总体来说,我并不是太喜欢喝咖啡,不过在越南喝过几次当地的冰咖啡过后,印象深刻。所以最后还是抗了大包小包很多的咖啡带回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喜欢喝咖啡,所以我觉得如果可以帮他一起收集世界各地的咖啡,应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越南咖啡的冲泡方法也很特别,用一个小小的漏壶慢慢滴。现在,不喝咖啡的我变得经常会催他泡咖啡喝——只因为可以坐在他身边,静静地闻咖啡的香味慢慢弥散开来。
  越南的香水,最有特色的是一种叫“Miss Saigon”的,我买了两瓶小小的,主要的原因是香水瓶很特别——是一个穿传统国服的越南女子形象,西贡小姐好像也是一出百老汇音乐剧的名字,这个名字也让我想到陈英雄电影里的那些越南女性——同样也是在温柔妩媚中带有一点点阴郁的,跟这里的热带植物一样。

*=*=*=*=*=*=*=*=*=*=*=*=*=*=*=*=*=*=*=*=*=*=*=*=*=*=*=*=*=*=*=*=*=*=*=*=*=*=*=*
 被高度汉化的越南历史与文化 
——前进策略/赵玉峰

  短暂的越南游,使我的心理假设与现实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我原来以为越南人会长得瘦猴似的,以为中国历史上对他们的统治时间不算长、政治影响很有限,以为他们的文化有那么一些异域风情——受到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双重印染。但实际上,这种假设是很成问题的。
  越南的历史,用一句话概括“是一部不断地、礼貌地反抗北部强大邻居中国的侵扰、同时又不断接受与妥协的历史”。
  越南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阶段是“郡县时代”。公元前207年,中国秦将赵陀建南越国,于其地设置交趾、九真二郡。越南古史把南越国列入王统,称赵陀为赵武王,推尊为开国之君。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以其地设9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3郡在今越南境内。自此,越南正式纳入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经历了长达1000多年的“郡县时代”。
  第二阶段是“自主封建国家时期”。968年,丁部领建大瞿越国,是为越南自主封建国家立国之始,到1174年,南宋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才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承认。越南立国后,仍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保持“藩属关系”。其中经历了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胡朝、黎朝、郑阮南北朝。其间,国内不断发生动荡,不断经受元朝、明朝、清朝的打击。其政权得到中国政府承认与保护的时候,政局一般比较稳定。“越南”国名就是乾隆皇帝御赐的。
  第三阶段是“法居时期”。1858年,法国借口保护传教士,伙同西班牙组成联合舰队,炮击岘港,发动侵越战争。1884年签订越法顺化条约,阮朝被迫接受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清朝政府于1885年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宗主权”,从此,越南完

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940——1945年,日本统治越南。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在1954年5月7日赢得了著名的“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退出,越南北方全部获得解放。
   第四阶段是“社会主义时期”。1961年,在南越,与美国开始战争,1975年5月1日,统一南越。1976年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1986年以后,开始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路线,实行“革新开放”,实施“承包责任制”、实施“自负盈亏”、实施“不争论姓资姓社”、实施“房地产使用权”等等。
  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不论郡县时期,还是自主时期,越南历来保持与中国休戚相关的主从关系,经历了短暂的法美统治时期,经历了短暂的反叛与背离,开始逐渐回转到以中国为“宗主国”的时代。
  越南人,主体是“京族”,据说是原中国百越人的一支雒越人占据红河中下游一带形成的部落联盟,他们自称也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在郡县时期,大批的中国人被流放到越南,或者被派到越南主持工作,使得越南人长的更像中国的中部人,而不太像我印象中的广西壮族。最近看到有关的论述,虽然壮族与越族住得很近,但是难以找到同源的证据。从这张图片上,你能够看出这两个小镇妇女跟中国人有什么区别吗?这批人的侵略性似乎要高于周边的民族,我们在南越看到的“占婆塔”,据说当时南越的主流人种是印尼人的前代“占人”,但是被京族给消灭了,只留下孤零零的“占婆塔”。如今,老挝、柬埔寨仍然受到越南的左右。

 
--------------------------------------------
  关于越南的文化,主要说一点:文字。
  越南使用过三种文字:汉字、喃字、拼音。越南人使用汉字有2000多年,汉字从赵佗时期就进入越南,成为官方语言,直到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越南的历史书籍、公文等都是用汉文来书写的。越南人使用汉字,与日本朝鲜不太一样,越南是标准“长安”普通话,字和音都是纯中国的,但是下层老百姓看不懂学不懂。日本人则比较聪明,写的是汉字,但读音不同,使得日本人很好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当今在日本汉字还十分流行、但是在越南却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吧。
  越南人认为汉字是“圣贤之字”,所以取名字都用汉字,平时的拼音也是基于汉字的读法。例如胡志明,姓“胡”,名“志明”,意思十分清楚,他们的发音也基本上是汉字的读音。河内、顺化、阮爱国等,都是汉语读音。不像日本人,“松下”的意思很明白,但是读音绝对不是“song xia”。据说,越南人的家谱都是用汉字写的,但是现在都不认识了,很尴尬也很无奈。京族的姓氏也都是汉化的,大姓氏如“阮”、
“范”、“黎”、“陈”等,跟朝鲜族的状况差不多。相比而言,蒙古族、维吾尔族的汉化却显得很遥远。
   在南越期间,凡是比较古老的寺庙,其对联和说明文字都是汉字,日历上也有汉字,在西贡河的一条大游船上还写了“一路发”的汉字,越南人下的象棋也是纯汉字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了。
  有趣的是,越南人使用的日历跟我们的阴阳历基本相同,他们的重要节日当然也是“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等。照片上的中文是“丁亥年、二月小、癸卯月、乙丑日、丙子时、初三春分、十八清明”。  

   
  喃字是越南人发明的,是基于汉字基础上的本地字,使用寿命很短,脱离了汉字基础,喃字就不太好使用,所以基本上没有留下多少影响。
  现在广泛使用的拼音文字,也叫谚文,越南人自己叫“国语字”,是葡萄牙和法国传教士使用的,后来经过越南人的规范而推广使用了,优点就是老百姓很好学习,容易扫盲,缺点是很多上档次的东西搞不懂,看历史书看不懂,看科技书容易搞错,称呼名字的时候其实不知道什么意思。
  虽然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据说,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语全部词汇的70%左右。甚至外国的一些人名、地名写法,也根据汉字的译法转写成越南语的音节形式,如My(美)、Anh(英)、 Phdp (法)、 Nh0i Ban (日本)、Laun Don(伦敦)等。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对越南经济的巨大的同化效应,汉字必将在越南焕发新的青春。

*=*=*=*=*=*=*=*=*=*=*=*=*=*=*=*=*=*=*=*=*=*=*=*=*=*=*=*=*=*=*=*=*=*=*=*=*=*=*=*
 那个曾经叫西贡的地方 
——武汉公司/秦慧

  4月6日,我从武汉乘火车到达北京,又经历了转机和长达6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后,我终于到达了这次旅游的目的地-南越首府胡志明市,也就是那个曾经叫做西贡的地方。
  俗话说,越南是越南越美,但是当我们坐在从胡志明市机场往酒店的旅游车时,看到胡志明市的市容,我并没有这种感觉,感觉到它也就像个小城镇,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那一辆辆急驶在马路上的摩托车。有单人驾驶的,还有俊男带靓女的,更有一家三口齐上阵的,年轻妈妈抱着婴儿坐在急驶的摩托车的后座上,让人不由得捏一把汗。听当地的地接梁导说,胡志明市就像中国的南方城市深圳,越南各地的年青人,怀抱着各式各样的梦想来到了这个昔日的花花世界。因为摩托车众多,所以不由得给当地的治安也带来了压力,飞车抢劫的数量据说不少,所以一进酒店,梁导就把我们的护照都收了,并且调侃到,钱掉了还可以再赚,反正中国现在钱很好赚,护照丢了,可得在这呆上至少一个月了。到达酒店时,已经是当地时间近11:00点了,经过漫长的空中旅行,我是睡意已浓,简单的洗了澡后就美美的睡去了,在梦中期盼第二天的美妙行程。
  第二天我们的行程是先去游览湄公河,然后再驱车去平顺省的潘切市去看越南最美的潘切海。
  本着对越南人民的尊重,现在应该摒弃西贡的旧称了,但是我还是喜欢叫它西贡,因为这个名字对这个城市有着挥之不去的重要意义。没去西贡之前,对它的全部印象就是来自于那部叫做《情人》的电影。梁家辉所扮演的富家子弟和剧中法国少女的爱情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我们将要游览的湄公河据说就是影片的拍摄地。湄公河是亚洲第一长河,流经亚洲几个国家,在我看来,远没有长江那么大,水也是浑的。当汽渡船在河上行驶时,导游还将情人中男女主人公萌发爱情的那个码头指给我们看,但是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勾起的只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美妙回忆。汽渡船上的服务还不错,还一人给了一个大椰子。服务员用刀给切个小口,然后插上一根吸管,就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的椰子汁了。尝一口,味道还不错。
  船行到岸,又换乘小筏,伴着一路伴水而生的水椰子,我们就来到了泰山岛,品尝越南的水果大餐。越南人吃水果的时候会用到一种叫盐巴的调料,据说吃比较酸的水果例如菠萝时,蘸一些盐巴,吃起来就不好那么酸了。越南人的一些饮食习惯比较特别,比如喝蜂蜜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桔子汁,在炎炎夏日,喝起来特别的凉爽解暑,看来在吃的方面,越南人也是比较爱动脑筋的哟!  
  午餐我们品尝了越南著名的油泡象鱼,真的是连鱼鳞都可以吃的,味道是相当的不错哦!就着一种用糯米做成的纸,蘸上越南独有的雨露,

入口含一下,即化,真的是很美妙哦。还有一种用油炸成球形的菜,外观上有点像武汉的欢喜坨,不过很大里面是空的,入口是甜甜的,名字记不住了,味道也相当的不错。越南人的饮食比较清淡,但是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添加辣椒,盐等等,想想这么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知道越南人的人均寿命到底是多少呢!
   下午,我们驱车7个多小时,于8:00左右才到达潘切海旁边的渡假村。这大概是因为越南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远没有像国内那么发达的高速公路。很有幸的是,我们在晚餐的时候,目睹了越南人的婚礼。婚礼上的宾客都是正装出席,特别是一些年长的身着旗袍的老太太们,给人特别的感觉。婚礼上还有歌手来助兴,这点感觉与国内的不太一样。歌手的风格似乎有点日韩歌手的味道。
  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我们的内容就是在海边自由行。在老外看来,能够在海边晒晒太阳,吹吹海风,听听海浪声,静静地想一些心事,就是最惬意的了,我是绝对的认同这个观点。只可惜,没有带我可爱的小女儿来,我想她肯定会很高兴地在海边玩沙子,捡贝壳,纵情的奔跑,跟我做游戏,或者静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安然的在海风的吹拂下静静地睡去。越南的海岸线很长,波涛也比三亚的要来得汹涌,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几次都差点被海浪冲倒。不过海水还是很蓝,很漂亮。海上旅游项目的开展得还不是很普遍,有几个胆大的尝试着坐了海上摩托艇,据说挺刺激的。海边的游客也不算特别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老外,在他们的小孩脖子上套个泳圈就抱到汹涌的海浪中去游泳,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外的孩子比国内的胆大的原因了。








 




--------------------------------------------
  第四天,一大清晨,我们就起了个大早去看海边的日出,当看到清晨第一缕朝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我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从内心感慨,生活在碧水蓝天下真好。
  看完日出,我们又踏上了漫长的返程之旅,从潘切海回到胡志明市,中间参观了占婆塔。
  中午1:00左右,终于又回到了胡志明市,在一家广东老板开的中餐馆吃过午餐后,我们终于可以有半天的购物时间。去小集市购物的时候,我没有去,就呆在克林顿曾经参观过的2000河粉店尝了一杯红豆冰和冰咖啡,果然名不虚传。小集市过后,我们又去参观了百年邮局和红教堂。百年邮局是一栋法式建筑,从外观上,透出法国文化的浪漫高贵气息,让人难以忘怀。很多同事选择在这里寄名信片回家纪念或者选购邮票。红教堂只能外观,不能进到里面去参观,所以也谈不出什么特别的感受。随后,车又围着胡志明市区绕行了一圈,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栋栋法式建筑上挂着的一面面越南国旗,不过很喜欢法式建筑的风格。车到市政厅和歌剧院,大家下了车,集体合影,喜欢购物的同事,又到附近的超市和商铺狂购了一把。胡志明的市中心特别繁华,名品店也很多,店铺装修得特别漂亮,还有很多五星级的大酒店,特别豪华,可惜大家时间不多,没有时间一一细看。晚上,我们坐上豪华游船,在南国佳丽的美妙歌舞中,品尝了烤乳猪,游览了西贡河的美景。这个时候,真的希望时间凝固,让时间定格。
  最后一天,清晨4点就叫早,踏上了从胡志明返回北京的旅途。飞机晚点,下午接近5点才到达北京,终于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
  这次时间短暂,没有能够有机会,对这个叫做西贡的城市有更多了解。总体感觉它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既有东方文化的朴素韵味,也有西方文化的活跃冲动,这是一个混合性的城市。你能从西贡人喝咖啡的方式——加炼乳,然后用特制容器调制,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穿着拖鞋扑面而来的人群,感觉到其深受法国文化影响,特别享受生活,这也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的肤色的人种来到这里,留连忘返。就象越南航空的宣传语那样,越南之旅是一次神奇之旅,在每一个地方,总有令人屏息凝神的惊喜。






*=*=*=*=*=*=*=*=*=*=*=*=*=*=*=*=*=*=*=*=*=*=*=*=*=*=*=*=*=*=*=*=*=*=*=*=*=*=*=*
 念念不忘咖啡香 
——北京公司/张凯

  越南归来多日,心中却一直回味着越南咖啡的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喝咖啡是越南人的日常习惯,早上要喝了咖啡才去上班,晚上喝了咖啡才能入睡,越南咖啡馆很家常,不是什么高消费场所,普通的也就几块钱人民币。
  越南咖啡的喝法不是用咖啡壶煮,而是一种特殊的滴滤咖啡杯,下面用杯接着,一滴一滴都用来消磨曼妙时光。做的时候下面的玻璃杯杯口架上滴漏杯,在滴漏里面放咖啡粉,压上一片有洞孔的金属片,再用热水冲泡,让咖啡滴滴答答的滴到杯子内。讲究一点的做热咖啡时把杯子架在一个加满开水的大碗里保温,因为滴完一杯咖啡可能要用十分钟,热咖啡会凉掉。

  这种咖啡的做法,好像只有越南才有,恐怕也只有性格温良的越南人,才有这样好的性子耐心地等着一杯咖啡滴完了,再慢慢吞吞地喝下去。即使在路边的街头咖啡挑子,也是一样的制作程序,并不含糊。
   越南的咖啡馆多到让人有立刻也开一家的冲动,导游告诉我们与其他国家不同,越南的咖啡厅里极少会见到女人的身影,导游跟我们开玩笑的说,如果你在咖啡厅里看到女人,最大的可能是服务员。多年的战争造成了人口性别严重的比例失调,所以在越南,女人比男人多,妇女的地位也是低下而卑微的,无法与男人相比。为了保持容颜,女人们一年四季都戴着尖尖的圆锥形斗笠用纱巾遮住脸颊,只露出两只眼睛,惟恐炽热的阳光灼伤她们娇嫩的皮肤。越南的男人是优越的,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找许多女朋友,也不需要许多钱来娶妻成家。虽然法律上规定了一夫一妻制,但一个越南男人可以同时跟多个女人保持情人关系,同时未婚妈妈也相当多,而且所有这些都是阳光的,没有人会谴责和鄙视他们。
  在潘切的两个晚上,我们每天都要去一个叫sea horse的地方去喝咖啡,那个地方好像也是个度假村,装饰很有味道,一杯冰咖啡加奶加糖只需要16万盾,约合人民币不到8块钱,味道很不错,让人有再喝一杯的冲动。
  从越南回来时也特意带回了一些越南咖啡,也带了一个越南特有的滴咖啡的杯子,希望能与朋友共享。

 


*=*=*=*=*=*=*=*=*=*=*=*=*=*=*=*=*=*=*=*=*=*=*=*=*=*=*=*=*=*=*=*=*=*=*=*=*=*=*=*
 难忘西贡小姐 
——广州公司/刘瑾

  从越南回来后没几天,对于越南的印象就一片模糊了,唯一印在脑海中的只有那头戴斗笠,妩媚多姿的倩影。
  一踏上到前往西贡的飞机,已经被她迷住。她们个个身材高挑、举止优雅、秀丽可人,还有她们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这种服装好像叫做“奥代”,有文介绍为:“有点类似中国的旗袍,长衫部分,腰部以上剪裁合身,腰部以下宽敞,左右各开叉至腰部,内著宽筒喇叭裤。极尽合身的上衣,配上飘逸的裙摆及长裤,无疑将妖小玲珑的身段亲托得更优美,特别是开叉下似隐现的白晰小腹,更不时流露万种风情。”
  走在西贡的街上,街道虽然破旧,但是满大街的女孩子,婀娜的身影、飘逸的奥代、晃动的斗笠,单薄清瘦的秀丽里面,竟是别样的风味。
  前边黑发一闪而过,撩动心菲,同事们欢笑着,力图快步越过,一睹风采,令人失望的是,阳光下的美女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般防太阳辐射的装备让人咂舌。于后如三伏天喝冷饮般痛快,于前似火烧热燎心急难赖,真是冷热交加,百般滋味!
  夜是美的精灵,到了傍晚,她们摘下了白天防晒的帽子、头巾、口罩、墨镜等一大堆装备,终于可以一睹芳容,真是一个比一个白晰水灵!
  遍地的摩托、笔直的腰板、飘逸的长发,这又是西贡夜色下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不乏高大的跨骑式摩托,越发英姿飒爽,不由让人想起中国的花木兰、法国的圣女贞德,谁说女子不如男!
  谈起她们,一文难尽,难忘西贡小姐的微笑,那新鲜而微醺的味道。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霞光里18号佳程广场A座7层   邮政编码:100027

本主页由零点网络中心维护 公司总机:010-844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