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冬天来的太早,干燥,风和拽着往下掉的温度,让人受不了。很多人问过同一个问题,成都那么舒坦,为什么要到北京。对啊,一个地道的南方傻鸟,干吗使劲往北飘?最初的动机往往是最简单的:换个城市,换个环境,换种心情,换种态度。半年过去了,我得到的远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环境,一种新的心情。在零点,我学会了对自己说: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第一个活儿是和纺织印染有关的。扪心自问,本人从来学习虽仅为良好,但对数理皆喜好,然犹独惧化学,与化学沾边之事甚恐。接到这活儿第一件事,小晕一番先,然后是很自然的不知所措。我不是那种快热型的人,我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不同城市的生活节奏,去熟悉我所处的环境,因此很自然的,我对于呆在一个仍然还比较陌生的环境,会保持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我更愿意张大眼睛去看,而不是张开嘴巴去问。虽然以前与导师同学一起参与过很多项目,但这个印染是第一次自己获得这样大的主动权去操作一个项目。对于一个菜鸟,仅有眼睛是不行的。赵总问我,为什么不去问?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氛围,我们的资源。我知道学会利用资源不是一朝一夕,首先得“学”,然后还得“会”,才能称为“学会”。但只要我迈出第一步,I am on my way. 幸而周围同志友善,又得组织对偶们菜鸟考虑周到,拜项目指导为师,项目在无尽的颠簸中曲折前进。这一次,Horizoners告诉我,别怕,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XX项目出差甚多。虽然以前也经常到处跑来跑去,但那毕竟是玩,和朋友在一起,什么都不用做,只是玩。现在不一样了,萧山机场,晚上23点过,当出租车司机拒绝载我去绍兴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无助。两天后,在海门遇到一位女出租车司机,闲聊中她突然问
|
|
我,你今年多大了?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了?你都一个人在外出差?我说是。她眼睛突然亮起来,跟我说她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出过海门,就连有一次一个客人去杭州,她都委婉的拒绝了。她觉得我很棒。突然间,这几天来的阴霾全部散去。一个小小的肯定,但我觉得很值得。我开始感激这些单独出差的机会。一个人游走在城市之间,自己安排时间,见各种各样的人,进行各种谈话,从他们那里学习但同时又要表现的专业。出差很辛苦,自己印染基础太薄弱是无法和那些行业中的老鸟交谈上几句话的,所以,12 点以后我的msn仍然在线那是很正常。我总会看到msn好友会根据时区会一拨一拨的来了又去,他们总会表现出感同身受一般,流露无比同情之意。咬咬牙,告诉自己: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工作和上学不一样。上学只需要糊弄糊弄考卷,但我们的报告却是产品,需要质检。大家对印染技术研究的比较深入,但似乎都忘记了从市场角度去看待这些技术。现有对印染市场分析研究的二手资料少的可怜。没有别人的路可以走,得自己去。在同事的启发下,逛博客进论坛从潜水到瞎摆呼,从进别人的专业QQ群,再到假装以老鸟身份管理自己的印染QQ群,路是需要自己去发现的。原来收集资料都可以这样有趣,但印染的报告写的很郁闷。吴博是个思维极为严谨的学者,分析报告在他眼里至少得有论文的架势。因此,从资料堆积到逻辑架构,从肉到骨头,从骨头到肉,报告被打回来N遍,每次都有一大堆东西需要修改。呵呵,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写的东西居然残次到这种地步。虽然每次都咬牙切齿恨自己太马虎大意,但又必须要硬着头皮顶上去。抖抖slides,还得继续么不是?我没有认输的习惯,因为我坚信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太多的人置疑80年代的人。我也一样有着许多奇怪的想法和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以前我总喜欢推这样一个理,如果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生活又是为了寻找快乐,如果工作的不快乐,那为什么还要这样一个工作呢?习惯去把一切困难归咎为让你不快乐的因素而去选择逃避。在策略,它不让你逃避,它给你机会去学习,去了解,去克服。北京的日子单调而枯燥,我不能说自己进步多少,但至少现在,我会说:Everything is gonna be fine, and I will be f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