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知识产权局针对网络假冒产品发布报告

2017-12-01

  近期,欧盟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对当前英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瑞典境内出现的网络假冒行为进行了概述。

  在该份报告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莫过于一部分网络商店运营者所采取的动作。具体来讲,这些运营者凭借原本属于合法使用范畴的域名,摇身一变成为了假冒产品的专营店。据统计,在全部涉嫌侵权的网站中,这种域名抢注行为大概能占到70%至80%。

  而如果某个域名不涉及任何品牌或者任何相关行业术语(例如,balloons4u.com,这是一个专门用于销售假冒设计款手提包的域名),那么实际上品牌所有人将难以监测到或阻止这种行为。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品牌所有人必须要确保自己制定的网络治理方案能够应付得了这种局面。对于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电商品牌而言,仅仅依靠一份域名观察名单来处理假冒产品是完全行不通的。同样地,在只存在图像版权侵权的情况下(即,侵权者并未使用品牌名称),那些仅通过搜索关键字来甄别假冒行为的各类平台也是靠不住的。不过,由于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了不少可以提供反向对比功能的图像对比工具(例如,TinEye以及各种专用网络治理平台等),因此品牌所有人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工具,从而全面了解相关的网络侵权问题。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虽然显而易见的是这里存在着大量侵权人,但是事实上真正实施欺诈的行为人数量远小于上述侵权人的数量。而且,随着相关平台搜集其他“看似无关”的个人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此类技术也可以为品牌治理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品牌所有人们期望可以分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制定出更好的治理方案,从而能够在治理工作中优先处理更加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依靠监视与打击(whack-a-mole)个别网站来完成工作。

  从商品类别来看,鞋类是最容易遭到仿冒的产品。此外,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来看,手机是最容易遭到仿冒的电信产品之一。由此可见,尺寸较小的消费品是假冒产品的重灾区,而这也加大了海关进行监测的难度。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人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上述假冒产品的问题在短期内将无法得到有效根除。特别是,在人们欢庆“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圣诞节以及中国春节的时候,品牌所有人一定要在上述节日期间继续保持警惕。(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相关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