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拓展知识产权工作空间

2008-03-24
备受关注和期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公布,已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审定。这次机构改革的方案是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形成的,新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将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这一改革布局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的需要,更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协调因素的积极应对。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增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特别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全国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为此,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8%左右,强调指出这一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关注。正是基于对形势紧迫性的认识,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对这项“攻坚克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同时,按照规划加强这些行业先进生产能力的建设;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进度;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保障。

“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鲜明的提法。这一提法呼应了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离不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必然会形成丰富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推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大力提高节能环保领域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把自主创新与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我们要向全社会传播和推广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变“耗费自然资源”为“利用知识资源”,通过创造、应用、经营知识资产,生产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物质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的高技术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我们要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形成集成、整合全球生产力资源要素的能力,这种集成和整合不能只局限在土地、能源、原材料等物质层面,更需要拓展到智力、知识产权等知识层面。我们还必须相应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经营创新,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各生产力要素之间的和谐。

转变发展方式,倡导节能减排,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重大历史使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等举措,无疑将进一步加大我国能源、环境相关政策、规划、技术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也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拓展了无限空间,必将带来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管理能力、保护能力和实施转化能力的历史性提升。转变发展方式,知识产权大有可为。

 

相关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