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支撑创新发展作用进一步显现。报告要点如下:
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1年底,我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8.4万家 ,与2020年底相比增长15.1%。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有3934家,同比增长20.9%;商标代理机构有63859家,同比增长14.9%;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超过1.4万家;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超过1.5万家;从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机构超过6500家。
吸纳就业作用持续加强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92.8万,较2020年底增长7.3%,吸纳就业作用明显。2021年招入新入职人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52.9%,新入职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其中,录用了应届毕业生的机构超过半数。近200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3000多名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调查显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68.3%,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高。
效益水平稳步提升
据测算,2021年,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共创造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机构平均营业收入338.6万元,同比增长1.1%。专利代理机构总营业收入达437.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1111.3万元。2021年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为30.5万元,同比增长17.1%。
区域性发展特征明显
调查显示,在全国8.4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64.6%分布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成渝地区等区域,有效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从事知识产权信息、运营服务的机构比例高于其他区域,呈现出多业态均衡发展态势。全国成立时间不足3年的新生机构约2.2万家,其中近三成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彰显出该区域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强劲的创业活力。粤港澳地区有18.6%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涉外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支撑创新作用进一步显现
2021年,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80.2%(即专利代理率为80.2%),较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代理率达到86.2%。2021年,专利代理机构共为39.9万家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代理服务,其占全部企业申请人的84.1%。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为90.6%,近五年均保持在90%以上。347家商标代理机构代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513件,代理率为99.0%。579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13025件,代理率为64.2%。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持全面创新的作用愈发显著。
行业整合、结构升级态势显现
2021年新成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1.2万家。在大量新机构涌入的同时,约有1.0万家机构由于并购、合并、破产、转型等原因退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营服务等与金融资本深度结合,综合性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开展多种业务类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例为39.5%。技术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结构变化明显,业务类型涉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已超过1.5万家。
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加速
调查显示,27.4%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包括:开发科技专利情报软件应用于专利导航等知识产权服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专利文献语义检索软件和智能翻译系统;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优化知识产权侵权信息网络检索系统,及时发现侵权线索,保障创新主体利益。调查显示,有84.9%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购买商业数据库或信息技术软件提高服务水平,近七成服务机构认为数字技术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