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报告显示,生物育种产业近十年来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
近日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也提出要“围绕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植物新品种,提高授权品种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白剑锋介绍,此研究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重点明晰了分子标记育种、生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发展路线、专利风险,并对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跨国育种公司的专利布局状况进行研究,研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对我国分子育种行业的影响。
据悉,为引领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繁育制种基地高水平建设,助力我国种业振兴,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以海南崖州湾科技城为研究样本,开展了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
研究表明,当前全球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呈上升态势,中国和美国是主要专利申请国。生物育种国内专利申请中,北京、江苏、广东、山东排在前列。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国内申请人均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排名前三位的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报告建议,国内申请人加强国际化布局,同时对已有的大量专利,需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化路径,加快技术转移转化进程。
白剑锋表示,当前国内育种资源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属于“小作坊”式的研究。同时,市场化的创新主体实力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育种科研与产业发展及行业需求脱节。
此外,承载国家“南繁硅谷”建设任务的三亚崖州湾地区专利申请量67件,目前其中31件获得了专利授权。(来源:人民网)